当前页面: 首页 > 咬文嚼字 > 正文
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来源: 淄博职业学院语委办    作者: 淄博职业学院语委办   更新日期:2011-11-02   

一、中央政府重视语言文字事业

  2010年中央政府出台了4个与语言文字事业有关的重要文件和规章,即:

  1.中共中央、国务院729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许多规定涉及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

  2.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416印发的《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国办秘函〔201014号)。该函针对近些年行政机关公文中出现使用字母词增多势头,影响公文严肃性的情况,提出了规范行政机关公文用字的四点意见,要求:(1)行政机关强化依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在制发公文时自觉使用规范汉字,为全社会做出表率;(2)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制发公文时一般不得使用字母词,确需使用字母词的,应在文中首次出现时以括注方式注明已经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定的汉语译名;(3)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外语字母词的译写规则,对新出现的字母词及时翻译,定期向社会推荐规范译名及汉语简称;(4)加强对公文中涉及字母词的审核把关,发现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应及时予以纠正。

  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514发布的《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委发[2010]53号)。该意见共21条,内容包括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等部分,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新闻出版总署1123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新出政发[2010]11号)。该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二、语言文字工作亮点突出

  2010年的语言文字工作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1.研制《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研制、起草工作200810月开始,先后开展15项专题调研,召开38次专题研讨会,举办1期专题研讨班,多次召开省区市和高校座谈会,3次在国家语委全委会和咨询委员会会议、2次在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征求意见,并向相关部委、地方语委、部内司局、高校等139家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集中修改50余次,形成了《纲要》(征求意见稿)。《纲要》(征求意见稿)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语言文字工作的成绩经验,将语言文字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注重主体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指导思想和相应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提升公民的语言能力和国家的语言能力问题。

  2.开展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系列活动

  教育部、国家语委先后在《光明日报》《语言文字报》《语言文字应用》等报刊杂志上组织发表纪念文章,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国语言文字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站开辟专栏,介绍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总结回顾10年来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开展语言文字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征集网民关心的语言文字社会热点问题。

  海南省于731颁布了《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使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增加到32个。国家工商总局9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广告语言文字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工商部门按照文件,专项检查清理所辖区内电视、报纸、期刊、印刷品广告以及户外广告中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

  3. 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2010年,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继续扎实、深入、稳步进行,取得显著成效。分别有1个一类城市(青海西宁市)、35个二类城市、119个三类城市通过评估达标认定。天津市、江苏省分别完成对所有一类、二类、三类城市的评估认定工作,实现省(市)域内全面达标。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33个一类城市、226个二类城市、359个三类城市通过达标认定,分别约占全国一、二、三类城市总数的92%、68%、17%。

  2010年评估推动建立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机构23个,增加行政编制23个、事业编制5个,新设立或增加办公经费数272万元,增加专项评估经费422万元,推动近160多个城市39.15万人开展公务员普通话水平测试,19.2万人开展窗口行业普通话测试。

  2010年度,全国各地共测试417.9万人次,其中公务员17.85万人次,教师41.36万人次,学生335.5万人次,广电系统0.44万人次,社会其他人员22.83万人次。其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测试人员达163.7万人次。

  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地累计共测试3522.46万人次;全国共建立测试站1462个,其中市级测试站419个,高校测试站997个,行业测试站46个。全国现有测试视导员1283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4.76万人,其中国家级测试员0.43万人,省级测试员4.66万人。

  4.稳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完成了《规范汉字表》的修改完善工作。组织专家按照“认真对待,综合分析,实事求是,慎重处理”的原则,对2009年公开征求意见中征集的3141件社会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类整理、分析研究,对字表进一步修改完善。审定发布《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和《汉语口语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两个汉语国际教育标准,对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标准化,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促进汉语国际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5.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科研管理工作

  面向全社会征集科研项目选题建议。召开“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工作研讨会”,总结“十一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工作,研究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工作,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形成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科研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科研项目指南(征求意见稿)》。筹划国家语委的科研基地建设。发布了2009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与有关机构联合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6.推进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

  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举办了6场以诵读为主的传统节日晚会。8月在山东潍坊举办了“中华诵·2010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在19个省(区、市)和11所直属高校开展试点工作,共涉及18261所中小学、286所中等职业中学、97所省属高校。试点地区和学校将诵读行动打造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7.开展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

  在广泛研究、深入试点的基础上,编纂出版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分“调查规范”和“调查表”两部分,“调查规范”收入与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直接相关的各种规定,“调查表”是汉语方言和地方普通话的调查条目。完成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江苏第二批试点的验收工作,启动了第三批语言资源调查工作。

  8.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情况调研

  4月,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等组成调研组,赴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内蒙等省区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情况调研。调研发现,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十分必要,有利于克服语言障碍,使儿童更好地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

  9.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

  2010年,为落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国家语委牵头启动了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合作编纂工作。与台湾相对应,分别成立了词典编写组、信息技术组、科技名词对照组、组织协调组4个工作小组,并落实了出版单位。截至2010年底,举办了3轮会谈和3次分组会谈(信息技术组1次、科技名词对照组2次),达成了多项共识。

  10.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成立

  2010716,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共建暨揭牌仪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等出席了会议。手语、盲文作为听力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使用的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语、盲文的使用涉及三千万聋人、盲人的切身利益,社会性强,影响面广,专业化程度强。在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加强手语、盲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将是“十二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社会大众关注语言生活

  社会大众关注语言生活,往往形成社会热点。2010年是中国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一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带来的期待,引发了诸多有关教育改革的议论。从高等院校招生取消语文考试,到更换中学语文教材篇目;从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到汉字书写能力退化;还有母语教育弱化、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降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主要关注点:

  1.有的高校自主招生取消语文考试

  有的高校在1月份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取消语文考试。舆论认为,此举草率、短视、不负责任、急功近利,会使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加边缘化。出现了“语文教育危机”“母语文化生存危机”“汉语危机”“汉语消亡”等呼声。

  2.中学语文教材篇目更换

  9月初,有篇微博写道:《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等名篇已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剔除了。此消息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热议。

  一些人认为,鲁迅文章传达的社会责任是超时代超地域的,撤下鲁迅的文章就是割断传统文化的血脉。另外一些人认为,新时代需要新经典,鲁迅作品有时代局限性,现今已然过时,只有新时期的新作品才更具当下价值。因涉及鲁迅多篇文章,舆论又称这次讨论是由“鲁迅大撤退”或“去鲁迅化”引起的。

  3.学生汉语能力下降

  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人们不得不质疑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80.8%,认为汉语应用能力不存在危机的占19.2%。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的占 52.0%。认为“现在人们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的占43.6%,认为“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的占30.1%

  汉语使用的不规范、不严肃,引起社会广泛忧虑,担心当代中国人与自身传统文明之间出现了裂痕,母语文化受到削弱。

  4.汉字书写能力退化

  20103月“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多家报纸和网站调查结果印证了国人汉字书写能力确实呈下降趋势。这些调查还引起英国《卫报》及美国《洛杉矶时报》的关注,他们的报道传至国内,又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忧思。

  多数观点认为,广泛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得人们普遍手写汉字机会减少。对汉字书写要求不严,书法教育薄弱,对书写标准无明确规定,致使汉字书写教学逐渐边缘化,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

  专家呼吁,应尽快制定大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各种考试和招聘应适当增加汉字规范书写的要求,通过强制性的标准让书写教育回归学生课堂,回归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

  5.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为的是克服不同方言地区之间的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使用方言。

  广州“撑粤语”事件 为了提升广州亚运会软环境建设水平,广州市政协6月份在网上进行“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有网友发出微博:《广州电视台要取消粤语》,顿时“粤语危亡论”四起,引起“粤语存废”之争。75,广州市政协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其中包括《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又有政协委员发微博,称“母语危矣”。舆论出现“推普废粤”“粤语危亡论”等伪命题,进而出现“捍卫粤语”的一些活动。广州“撑粤语”事件是方言与普通话之争的极端事例,并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其背后有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

  上海传媒的方言问题 24,《新民晚报》“闲话”版刊登一文写到:到浦东,尤其是陆家嘴,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其中“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一句,在主张“保卫上海话”的老上海人中间引起反响,网上有人发帖,持否定意见。次日,该报的社区版编辑部发表致歉声明,表示该文摘自《上海市井》一书,因文字摘编处理不当,伤害了上海读者的感情,“特向读者致以真诚的歉意”。

  这些事件引发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大讨论。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依法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将长期存在。普通话在全国通用,方言在方言区使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自发挥其功能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对方言、特别是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有声数据库的建设等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开发应用。

  四、微博、新词语、热词成为新的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资讯信息过载,知识信息大爆炸,人们越来越偏爱采用词媒体、热字、流行语及“微博”等方式,来浓缩传递海量信息,因为此种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使传递的内容更简要,传递的速度更快捷,传递的方式更方便。

  1.微博

  微博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普通人、公众人物乃至媒体都感受到了微博的魅力与影响力。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网民极具感召力。上述“撑粤语”事件及中学语文教材事件都是先由微博报料,舆论跟进,继而引爆议论升温。

  2010年,中国互联网开办了“微博”服务,堪称中国的“微博元年”。随着微博从网上到网下的急速发展,随着微博在人们生活中日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微博”产生了一系列词语,反映了微博在各个领域对人们的影响。在政界,无论人大代表还是普通网民,只要是“微民”,都可以“微博问政、微博议政”,公安机关在网络上开设了“微博110,人们可以进行“微投诉”,体现微博舆论监督的“微动力”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文化领域已呈“微文化”态势:“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着“微小说”,看着“微喜剧”,读着“微新闻”,进行着“微访”,当然,由于微博的社区虚拟性,其中不乏“微谣言”,也曾有“微博门”,这些形成了一个“微世界”;生活中,人们体验着“微博游”,用人单位可以“微博招聘”,面临就业的学生们可以投出“微简历”,网络冲浪的高手去注册“微域名”,彼此相恋的人们则写着“微情书”,享受着“微爱情”,负责微博管理的“微管”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岗位。的的确确,生活在“微时代”的人们在经历着由微博引发的传递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微革命”。

  2.新词语

  2010年度语料中提取出新词语500条。从年度新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以及传播方式的变化给语言以及给新词语带来的影响。

  “自媒体”——草根化特点凸显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尤其随着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的依次出现,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人民大众的语言创造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张扬,语言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新鲜活泼,新词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尤其是那些带有鲜明草根色彩的新词语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近些年来几个类词缀“~族、~门、~奴、~男、~女、~客、~二代”等使用率居高不下呈现了一种羊群效应。正是这种原因,近几年来,每年都会形成几个比较大的新词语的“词语群”。

  “词媒体”——词语事件化与信息浓缩化 随着互联网的建立,我们已进入信息社会时代。这一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呈爆炸式向我们袭来。时间有限,空间有限,人脑有限,资源有限,为了信息传递的高效便捷,为了信息记忆的长期存储,为了能最大化实现信息价值,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当一个事件或一种社会现象出现时,人们不再是四平八稳地用一堆旧有词语去讲述它,而是将之代码化——概括成一个新词,于是就形成这个时代新词语的三个特点。一是表事件、表社会现象的新词语特别多;二是新词语表达的信息高度浓缩,每一个这样的新词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道特别的社会风景;三是新词语的隐退、消亡也比较迅速。用词语来记录历史、描述社会、反映生活,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文互动百科将自己的网站定位为“词媒体”。词媒体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信息社会语言变化的特点,也反映了凸显语言变化的新词语的特点。

  3.热词

  近年来,各种传媒通过热词、热字、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愈演愈烈,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迈入“热词”或“词媒体”的时代。

  2010年的热词、热字或流行语,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同“流星雨”一般纷涌而至。其中最引起社会关注、流行范围最广、最具年度特色的恐怕是“给力”一词。

  “给力”作为网络用词,最早是20105月网民上传网络的一段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及字幕上出现的,到了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该词得到网民热捧,开始广泛应用。1110,该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标题中使用,引发舆论震撼。多数网民和媒体认为,此举将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被后人记取,它体现了党报亲近网民,接受网络文化,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有文章认为,不能因为《人民日报》活用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就能够在媒体语言中大用特用。

  信息传递手段的更新,语言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有可能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五、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中的语言援助问题引起关注

  在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中,都需要语言援助。2010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由于当地居民中藏族占94%,大多不懂汉语,语言障碍和语言援助问题凸显,已成为中国抗震救灾史上的一大焦点。

  兰州市6家医院共接收了128位玉树灾民,可是其中80%在汉语交流上有困难。而这些医院中很多医生都是不懂藏语的,无法与病人很好交流。

  国家民委及相关部门从全国各地民族院校懂藏语、身体好的师生中,组织起一支近千人的民族语言志愿者队伍,赶赴玉树参与语言救援工作。他们除了在搜救现场和医院做翻译外,还担负起心理疏导、照顾病患的工作,在玉树人道主义救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刚刚从废墟里被挖出来的小学生更松卓尕,转身就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在玉树州体育场内为各个医疗队担任翻译。在玉树,还有一些大多在3年级到6年级之间的小学生也积极充当翻译协助救援。

  自然灾害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如何及时实施合适的语言援助,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科学规划,研究预案,采取应对措施。

  六、关注国际语言生活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对于国际语言规划的经验和教训,2010年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生活的研究逐渐多起来,及时向国内介绍国际上发生的语言冲突、语言教育、语言能力、语言传播、语言规范、濒危语言保护等情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参考篇在这方面起了引领作用。

  七、媒体用字用语情况

  媒体用字用语使用情况调查是语言监测的基础内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的年度用字用语状况,可以反映媒体年度的语言使用实态;用字用语的使用频率变化、频序排位相对变化是由于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点的不断变化而表现在语言层面上的变化。透过这些字词语的使用状况可以看到年度的社会生活、时事面貌。同时,社会生活对语言生活的影响,也通过字、词语的调查记录下来。

  2010年度的用字用语调查是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2010年度的语料上进行的。

  1.汉字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全部语料中共出现了10 613个字种,覆盖率达到80%90%99%的字种数分别为6019722431个。

  媒体汉字使用情况有以下特点:

  (1)覆盖率达到80%90%99%的高频汉字个数基本稳定。

  (2)在高频汉字中,使用频率变化较大的汉字体现了年度用字特点,记录了社会生活。如在2010年中,使用频率明显增高的汉字有:博、世、杯、住、控、涨、玉、树、灾、微、蒜、碳、娥、岛、虾等,与2010年的“世博会、世界杯、保障房调控、玉树地震、救援、嫦娥二号飞船、微博、洗虾粉、冰岛火山灰、低碳、大蒜”等热点话题相关,记录了时代生活。

  (3)低频汉字使用数量大。低频偶发的汉字大部分都出现在人名用字中。纵观历年用字调查,2010年的用字种数是最多的,在语料规模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汉字的使用数量渐多。低频汉字的不断增多,及其反映的媒体语言特点以及社会变化,值得关注。

  2.词语使用情况

  2010年度媒体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采用了新的分词系统。全部语料共计601 649 583词次,词种2 175 837个。其中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三种媒体中都出现的词语有218 275个,占全部词语的10.03%,三种媒体词语使用差别较大,这表明除了语文词和热点事件外,不同媒体都有各自关注的话题。

  覆盖率达到90%的高频词语13 672个,占全部词种数的 0.63%。这些词语使用了2 770个汉字,这些汉字中有2 683个出现在年度用字总表的前3000位高频汉字中,其余分布在用字总表的3001位到3453位之间。三种媒体高频词语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共性。

  媒体的词语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1)高频词语数量及高频词语用字数量较稳定。高频词语数量稳定在1万余条,高频词语用字数量稳定在2700左右。这些高频词语在媒体中使用稳定,主要是语文词语,也包括少数专名和时间表达式。

  (2)高频词语中使用频率变化较大的词语体现了年度的社会生活。如:与2009年词语相比, 2010年度下列高频词语使用频率有明显增加,这些词语反映2010年的社会图景:微博、低碳、团购、加息、二手房、房贷、高铁、央企、准备金率、纠结、给力、上海世博会、亚运会、海地、玉树、舟曲、智利、希腊、泥石流、火山、国美、富士康、阿凡达、曹操。

  (3)媒体中大量词语出现频率较低,占年度全部词种约92%的低频词语仅覆盖全部语料的1%。这些词语主要是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以及时间、数字表达式等。

  新词语。2010年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00条。就词语长度看,数量排前的依次为三字词语、四字词语、二字词语;三字词语占52.80%,是全部年度新词语的一半多,而且几年来一直走高,这与近几年多用热门格式造词有关。2010年除了持续2009年的“被××、楼××、~门、~族”外,“~哥、~姐、~帝、~体”以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特别活跃。就结构方式看,仍以合成型中偏正式能产性最高,占总词数的59.40%,其次是后附加式合成词,占27.60%。就使用频次分布看,2010年度新词语出现频次分布状况与20092008年相似,都是两头小,中间大,但这种状态2010年度更明显,特别高频和特别低频的词都很少。这也体现了年度新词语的特点:在使用上,大多具有小众化的特点,还处在慢慢生长、逐渐发育阶段。

  3. 姓氏

  本次对媒体中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全部语料中出现了693 174个不同的名字(包括带姓的称谓,如先生之类),这些名字共出现13 007 067次。姓氏752个,其中单姓492个,二字姓250个,三字姓10个。其中有些二字姓和三字姓是外来的。

  排在前100位的单姓是:王、张、李、陈、刘、黄、周、杨、赵、吴、马、孙、胡、徐、郭、林、郑、朱、金、罗、何、韩、姚、梁、曹、宋、冯、许、谢、沈、高、杜、唐、温、邓、蔡、蒋、姜、于、方、曾、苏、丁、余、肖、叶、袁、韦、贾、陆、董、汪、彭、范、潘、白、鲁、石、吕、田、程、崔、魏、钟、江、谭、万、任、秦、章、孟、洪、雷、卢、钱、易、夏、尹、戴、顾、龙、侯、薛、廖、安、郝、汤、齐、邵、俞、邱、乔、梅、华、牛、毛、陶、孔、艾、康。

  出现的汉族二字姓是:欧阳、诸葛、司马、司徒、西门、上官、皇甫、公孙、慕容、夏侯、尉迟、端木、东方、申屠、令狐、东郭、呼延、拓跋、长孙、万俟。

  八、少数民族语文教材状况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维吾尔语基础教育语文教材和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查。

  1.维吾尔语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调查

  维吾尔语调查选用的教材是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普通班实验教科书(简称“普通班版”)的维吾尔语文教材和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双语班实验教科书(简称“双语班版”)的维吾尔语文教材。由于一年级教材主要以识字为主,词汇量非常小,没有纳入调查范围。调查的两种版本教材从小学二年级起到初中三年级,共8个年级,每个年级的教材分上下两册,两套教材合计32册,1 270篇课文,其中普通班版656篇,双语班版614篇。课文体裁分为叙事、抒情、戏剧三大类,15种子类;题材来源分为中国文学体裁(汉语文学、维吾尔文学和其它少数民族文学)和外国文学体裁。

  两套教材每册课文用词和词干的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级增长,课文使用词干、词种均呈稳步增长态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两套教材对比,普通班版教材的课文用词随年级册号的变化曲线上升相对平稳,课文的词干种与词种数量相对较大,而双语班版教材课文用词,特别是中学阶段用词变化曲线相对起伏较大,词种数量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是我国首次开展的维吾尔语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它为教材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定量的参考依据,为新疆地区维吾尔语普通班版、双语班版教材的科学规划与制定创造了条件,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维吾尔语文教材的编写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调查

  在2009年对小学语文课本调查的基础上, 2010年又对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查。其中初中教材是五省(区)藏语文编写委员会编著、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2007年审定出版的五省(区)协作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高中教材是五省(区)藏语文教材编写组编著,青海民族出版社2001-2002年审定出版的五省(区)协作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调查包括课文用词和“读和写”习题词汇两方面内容。

  课文用词统计显示:藏语文初中教材总词次191 062条,词种12 920条;高中教材总词次205 072条,词种14 593条。此外,还调查了课文选材来源不同的词种、词次,各册词种、词次,独用词种、词次,以及前500高频词等。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和高中阶段在词种数、新增词种数及前册词种数的分布趋势上具有一致性;初中各册词种数呈小幅度波浪形变化,分布比较均匀。高中阶段词种数前三册呈线性递增趋势,第四册略有减少,第五册再次增加,第六册下降幅度较大。初中和高中阶段,前册词种复现率呈递增趋势,表明在词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年级的升高,积累的词汇量不断增加,到第五册均到达峰值,各册新增词种按线性比例递减。

  本次调查为客观定量地评价初、高中教材提供了思路,也为中学阶段的藏文制定量化字词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为今后更好地提高藏语文中学教材的编写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九、海外汉语教材与东南亚华文教材用字用词状况

  1.海外汉语教材用字用词及语用调查

  (1)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曾刊出了国内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的调查报告,本次调查的是海外使用的汉语教材,即国外学者编写、国外出版、面向汉语为非母语学习者的、使用于正规学校的汉语教材。根据使用时间、范围、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是否是综合性通用教材等特点,本次调查选择了四套教材,分别是美国的《中文听说读写》、“印安第纳版”(包括《互动汉语》、《心系中国》),英国的《步步高中文》和澳大利亚的《你好》。

  海外汉语教材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大都会用几种不同的语言文字形式来表达同样的课文内容。有“简化字/拼音”、“简化字/繁体字//拼音”、“繁体字//拼音”、“简化字”等形式。说明、介绍、讲解、导读、题解等注释性内容则基本上用的是英文,语例用汉字或拼音。简繁汉字的同时使用,照顾到了海外华人社会繁体字还有相当使用的现实,能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

  (2)用字调查

  四套教材共使用汉字1680个,其中“共用字”627个,“部分共用字”599个,“独用字”454个,独用字占总字种数的27%

  海外教材的用字量都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总字种数较少。

  常用字集中。覆盖四套教材用字50%的只使用了68个字,覆盖90%的用了484个字。

  与国内中小学语文教材词表(下称小学词表)相比,四套教材的常用字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材面向的是非母语的成年学习者,更贴近海外学习者的生活特点。如“腐”字构成的词都与“豆腐”有关,这是因为教材中较多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而没有小学词表中的“腐烂”“腐败”“腐朽”“腐化”;“宜”字构成的词只有“便宜”,这与购物有关,而没有“适宜”“事宜”;“签”字构成的词只有“签证”,这与学生的跨国生活有关,而没有“签订”“签署”;“资”字构成的词有“工资”“邮资”“资历”,而无“资源”“资格”“天资”“资金”;“牌”字构成的词有“登记牌”,而无“扑克牌”“金牌”。后者往往或是更抽象概括,或是离日常生活较远。“扑克牌”则是在中国大陆才特别常用到的词。

  汉字的用字不少是在大陆的字表或教材中较少使用到的字。

  (3)用词调查

  四套教材共使用词语4497个,其中“共用词”557个,“部分共用词”1315个;“独用词”2625个,“独用词”占总词语数的58.37%

  与前几年的调查数据对比,海外汉语教材的独用词要高于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后者又要高于母语的基础教育教材。

  双音词占总词语的2/3,但使用频率最高的仍是单音词,单音词是双音词使用频率的5倍。

  单频次词1687个,占总词语数的37.51%。显示词语使用较稀疏,复现率低。

  覆盖总语料50%时用词88个,覆盖至80%时用词624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国别词与汉语的核心词、通用词的关系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方面既要考虑到差异性,如国别、民族、地区、教学对象等的不同,同时又要考虑如何加强汉语核心词、通用词的教学。汉语核心词、通用词的数量不会也不宜太大,但一定得有,才能保证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获得在更大范围内的良好交际效果。如何确定汉语的核心词、通用词,使用怎样的标准,确定多大的词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课文用字情况调查

  海外华文教材的语言状况是海外华人社会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值得关注。调查选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五个国家目前供小学阶段使用的八套华文教材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新加坡、泰国、印尼各两套,马来西亚、越南各一套。

  字次和字种是各教材最基本的用字信息,反映了不同教材的华文教学性质。字种数最多的是马来西亚的《华文》,远超其他七套教材,其华文教学属于第一语言教育,识字量大,字种数多。越南、泰国、印尼华文教学以第二语言教学为主,识字量、字种数较少。新加坡介于二者之间,属于双语教学性质,因此,字种数也居中。

  小学华文教材的高频字和共用字主要是口语用字、生活用字,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如“爸、妈、老、师、学、生”是儿童最常用的称谓用字,“莉、丽”是人名用字,此外,“上、学、开、心、欢、喜、爱、点、头、家、花、树、自、然”等都体现了小学教材的特点。

  分年级对比表明,六个年级用字的共性在入门阶段最多,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字种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教材用字的个性也越来越鲜明。但是,各年级共用字的字种数比例虽然相差较大,其共用字字种的字次比例却惊人地一致,这说明,各个年级中,共用字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覆盖率,高年级的独用字虽然较多,但使用率很低。

  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和中国内地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用字对比表明,中国小学语文字种数4230个,东南亚小学华文3048个,二者相差较大,共用字种数为2927,小学华文教材的独用字主要是东南亚人名、地名、事物名用字和文化用字。对于二者的前3000字的频序比,表明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中的特色用字以称谓用字、地名用字、日常事物用字为主,这说明,和中国小学语文教材的母语教学性质、重读写能力培养不同,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以第二语言及双语教学性质为主,更重听说交际能力培养,因此,教材以对话体为主,课文内容主要为日常生活或虚拟日常生活。

  十、中文博客语言状况

  博客调查语料来自新浪、网易和搜狐三家网站,这些网站都公布了名博列表。本次调查统计了这些列表中的1 929个博客用户全年发布的共计176 089个博客帖。调查内容包括博客用户发帖情况、博客用字用语情况以及博客标签使用情况。

  1.发帖量

  年发帖量小于或等于50的用户约占总用户数的60%,发帖量小于或等于200的用户占总用户数的88.44%。发帖量最多的用户全年共发帖3 076 篇,有 72 个用户全年共发帖1 篇,平均每个用户发帖 91 篇。发帖量最多的用户主要是一些机构用户。

  2.博客帖长度分布

  长度在1 0002 000个字符之间的博客帖比例最大,占总量的34%;长度小于4 000的博客帖占总数的88.63%。

  3.博客标签使用情况

  博客标签通常体现了博客所关注的主题,有些是由用户自己填写的,有些是由博客网站自动添加的。 博客语料中总共提取了421 308个标签,去重后共69 029种标签。绝大部分标签的长度为27个字符,约占总数的99.26%;大部分标签只被1个用户使用,约占标签总数的76.28%,这说明博客标签的个性化程度很强。前150个最多用户数的标签中,与娱乐相关的标签最多,其中大部分是娱乐界人名和电影电视名称。